We won't send you spam. Unsubscribe at any time.

    從阿德勒心理學看「受害者情節」與「自卑補償」

    你也曾有這樣的心情嗎?老是覺得很委屈……

    什麼是「受害者情節」?

    • 心理學定義
      「受害者情節」(Victim Mentality)指的是一種長期的思維與情緒模式,個人容易把自己放在「被傷害、被忽視、被不公平對待」的位置,哪怕現實不一定如此。
    • 表現特徵
    1. 很容易把他人的行為解釋為「針對我」。
    2. 習慣性地感到自己比較弱勢、不被重視。
    3. 容易覺得「我付出比較多,但沒被珍惜」。
    4. 甚至在好的關係中,也會有「是不是我不重要」的想法。

    🌱 為什麼會產生?

    受害者情節不是憑空來的,通常有幾個來源:

    童年經驗

      • 如果小時候常感覺「需要乖、要討好,才不會被忽略」,長大後就容易形成「我是不是不夠好」的自動迴圈。
      • 特別是對父母或權威的依附經驗,會影響深遠。

      自我價值感低落

        • 當一個人內在價值感不足時,容易依賴他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是否值得被愛。
        • 只要對方冷淡,立刻觸發「是不是我不好?」的念頭。

        過去的人際傷痕

          • 曾經被朋友背叛、忽視,或在關係裡受過傷,會讓大腦形成「保護性預設」:先假設自己是受害者,才不會再受傷。

          自卑補償

          Saveclip.app 542247582 18076613339071017 3574300954675978881 N
          2
          3
          6
          7

          📝 自卑補償自我評估表(簡易版)

          阿德勒心理學的「自卑感」與「補償」是非常實用的概念,一個簡單、清晰的自我評估表格能幫助一般人先覺察,再進一步採取自我照顧行動。


          使用方式:請閱讀每一題,依照過去一週的狀態,在 1~5 分打分(1=完全沒有,5=非常符合)。

          完成後統計分數,並對照後面的補償模式與自我照顧建議。


          🔍 部分一:自卑感覺察

          題目12345
          我常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一點
          當我犯錯時,會強烈懷疑自己的價值
          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
          我害怕被拒絕或被忽視
          面對挑戰時,我容易覺得「我做不到」

          計分說明:

          • 20–25分:自卑感強烈,容易影響情緒與決策
          • 13–19分:中等自卑感,可能需要留意補償行為
          • 5–12分:自卑感輕微,通常能維持自信,但在壓力下仍可能觸發

          🔄 部分二:補償模式覺察

          請勾選最常出現的反應,觀察自己傾向的補償方式:

          補償模式特徵你是否符合?
          過度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極高,害怕犯錯,不允許失敗
          過度取悅他人過於迎合,犧牲自己需求來換取認同
          競爭防衛必須比別人更好,才能覺得自己有價值
          退縮逃避因害怕失敗而不行動,放棄挑戰
          自我貶低主動貶低自己,避免他人批評

          🌱 部分三:自我照顧與處遇方針

          根據你主要的補償模式,參考以下行動方案:

          補償模式自我照顧策略行動練習建議
          過度追求完美練習「允許不完美」,設定合理目標每週嘗試做一件「不完美」的小事,並給自己正向回饋
          過度取悅他人練習覺察自己的需求,先問自己想要什麼每天記錄一次「今天我真實想要的是…」
          競爭防衛建立內在價值感,不以比較定義自己練習感恩日記:每天列3件自己的努力與進步
          退縮逃避從小行動開始累積成功經驗設定一個「可行的微行動」,並完成後慶祝
          自我貶低覺察自我對話,轉換成支持語言書寫練習:將「我不夠好」改寫成「我正在學習中」

          溫柔提醒:

          自卑感並不可怕,它提醒我們「想要更好」。

          當你能看見自己的補償模式,就有機會選擇更健康的方式滿足需求。

          你值得被愛,也值得用更溫柔、穩定的方式對待自己。


          🧡 想聊聊更多嗎?

          大家好,我是Tera。

          你是否常常覺得情緒反覆,無法堅持目標?

          你是否感覺總是在關係中迷失,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?

        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每個人其實都有能力「賦能」給自己、療癒自我的生命。我自己走過「混亂到釐清」、「黑暗到光明」;從焦慮高敏感的討好型人格,轉變為從容優雅的安全依附。我明白這個歷程有多麼不容易,如果當年的自己能有更多的資源和帶領,相信一定能加速穩定、安放自己。

          因此,我想成為最溫柔支持的陪伴、最穩固堅定的墊腳石,帶領你開創自己的專屬道路! 如果我的故事有讓你想起似曾相似的記憶,或是看見生命足跡的共鳴,我想邀請你,透過有系統的方法和工具,一起找回的遺失的自己,相信你一定也可以和我一樣:從「身不由己」到「我也可以」!

          #21天信念改寫 透過一對一的「自我對話練習」,依循系統性提問的對話陪伴與引導,幫助你長出屬於自己的內在力量與勇氣,並展開新的行動力!

          #馬雅曆解讀諮詢

          透過一場靈魂天賦解讀 ✨找出你當下能量的重點課題 💫對齊你內在正在運作的節拍 ⭐️看見你的天賦+當下最適節奏

          以馬雅曆為線索,我們一起從情緒內耗走向自我掌控,擁有穩定自信的心靈與生活。

          什麼是馬雅曆?

          馬雅曆除了強調順流而生、重視個體是否活出自己的天命外,也可以藉由觀察今日的印記,作為一天生活的參考。 馬雅曆不是拿來算命的,而是拿來校準與調頻的一套系統,我們可以從裡面看見自己靈魂的設定,並對應我們當前的狀態去重整頻率,情感、工作與生活的過程中,有越來越多不可被忽略的共時性被看見。邀請你,一起看見對齊與共頻的秘密,活出真實的自己。

          Img 8148 Tera
          Tera.Happiness

          大家好,我是Tera。白天,我是資優班國文老師;晚上,我是大家的生活指引教練。 /
          我有許多的專業頭銜,但我其實更喜歡說自己是浩瀚宇宙中的美麗小塵埃。/

          幸福的大人教出滿足的孩子,形成正向的代間傳遞,白天的教育,從孩子的個體思考做起; 晚上的影響力,從大人的內在自癒力開啟。 /
          如果你對於身心靈的平衡有所追求,想提升自信心、跟更真實的自我靠近、活出自在豐盛的生命❣️

          文章: 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