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登入
- 註冊
年紀≠身體狀態:我的30歲比20歲更健康的原因
療癒不是玄學,而是日常的選擇。從空中瑜伽姊姊們的身上,到我自身從倦怠、失眠、自律神經失調走向力量的過程,這篇文章分享了如何在30+活得比20+更健康有力量。
50+的姊姊讓我自歎不如
無論年紀長到幾歲,身體狀態,是操之在己的
最近我在一個打工機會中,見識到了這句話真實的版本!

打工的機構,是專門開設給50+以上族群的課程
每週空中瑜伽進階班的姊姊們,都會讓我歎為觀止!
這堂課的學員,年齡約落在50-65歲,每個人都超有活力,身體超強壯、體態超好又超願意挑戰!
今天上課前,其中一個學員姐姐A,正在煩惱好幾週沒上課,怕背肌、手臂會忘記怎麼施力
另一個姊姊B馬上跟他說
:「你要靠信念!跟身體說正確的話,它就會過去了!」
:「身體怎麼樣都是用顯化的!你跟它說不行它就不行,你說可以,它就會可以!不要怕!」
姊姊B能場之強大,我在旁邊偷聽,都覺得躍躍欲試,好想立刻上繩子試試看哈哈哈,每次跟完課都再次提醒我:「只要我想,我也可以活成這個樣子!」
年紀≠身體狀態
對於年紀≠身體狀態這件事,最近剛好很有感觸,前陣子準備工作用的投影片,剛好回顧了自己二十幾歲的生活。
從18歲開始,因為工作的關係,聽預防醫學、保健的重要性超過十年,但過去的我,只把這些道理當成工作的工具。小時候很想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,盡我所能的使用了我的身體,把時間、精力壓縮到極限,不斷鞭策自己追趕人生進度就是我的日常。
也因此在25歲上下,身體開始有不正常的倦怠,代謝症候群找上門,自律神經失調,讓原本超好睡的我變成常態失眠,還曾經獨自在家的時候恐慌症發作。
後來遇到家人過世、工作上合作不順利,再到疫情的出現,才讓我習慣不斷追趕的生活被迫停擺。
在想動起來卻動彈不得的好幾年裡,我深刻發現——「這麼多年來,一天到晚跟別人分享健康生活型態,但我完全沒有真正在落實自己生活中!」
「知道和意識到,真的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」
謝謝二十幾歲的我,讓我意識到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身體。
療癒就是日常的每個選擇
疫情後的這幾年,我開始進入療癒自己的旅程,不只是靈性上的探索和自我認識,還有包含每天十分落地的日常選擇。除了更認真落實保健營養習慣,我也開始喜歡上運動,懂得讓自己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,這樣的生活,讓我切身的理解,身體真的是充滿智慧的!
當我提供給它足夠的營養,讓鍛鍊和休息保持平衡,它自然會啟動自我調節機制,這樣做之後,我對身體的信任度也越來越提升了
記得剛出社會那兩三年,某天我坐在辦公桌前,一邊想著完成工作上的目標,一邊拖著疲倦的身體,感到力不從心,覺得自己的身體怎麼會這麼難掌控,沈重的身體,好像一直在扯我的後腿。
所幸,現在我的狀態已經離那時候很遠很遠,練習找回跟身體的關係,對我來說,是30歲最棒的收穫!
30+的我,比20+的我更有活力、更有力量,更快樂!
希望未來回顧到這篇文章時,我會記得——「無論年紀長到幾歲,身體的狀態,是操之在己的。」
除了身體之外,修復自己的神經系統,也能你跟自己更靠近,可以延伸閱讀《2個身體覺察的練習,讓神經系統更靈活的應對生活》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