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 won't send you spam. Unsubscribe at any time.

    如果不夠好,就不值得被愛:談關係創傷

    「我一定要很努力、有成就才行」
    「總覺得不能閒下來,雖然也不快樂」

    也許你有類似於上述的困擾,也或許你有類似的童年

    • 「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」:威脅取消關係
    • 「你考這樣真讓我丟臉」:有條件的愛
    • 「哭個頭啊!是我害的嗎?」:情緒化對待
    • 「喔吃飽了喔!那沒事了」:缺乏理解與看見

    那些與關係創傷有關的事

    關係創傷

    個體在生命早年與重要他人(常是父母)的關係,經歷否定、暴力或遺棄,導致個體為了生存,發展出討好或放空等適應模式
    1. 華人文化有條件的愛,可能也讓我們更容易覺得不夠好就不值得被愛。
    2. 父母可能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,因而有類似的議題但沒有覺察,形成代際創傷(可參考不完美作為一種枷鎖
    3. 影響一個人與他人的人際關係、親密關係,也會影響自我價值和對自己的看法

    我們身邊的代際創傷

    你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詞,但關係創傷離我們並不遠。

    • 「我女朋友自己太敏感,還一直嫌我很木頭」:人際中難以排解的情緒
    • 「他對我很好,但為什麼?他有什麼理由要聽我說?」:重複的感情劇本
      可能會選擇找熟悉的不適感,因為不知道被善待是什麼樣的經驗
    • 「我覺得自己糟透了!怎麼可以這麼爛!」:自我價值低落
    • 「人生到底為什麼要活?明明就很空虛」:無意義感

    我們身邊可能有很多這樣的表達,並不是每一個有這樣困擾的人都有關係創傷,但關係創傷的經驗可能讓人出現面對這些挑戰。

    內在家庭系統怎麼看?

    內在家庭系統認為,我們的內在有不同部分(Parts),當我們遇到沒有大人一起協同調節的痛苦時,我們的部分會承擔起重擔。

    • 承擔起「我不夠好」信念的部分成為被放逐者
    • 保衛者中的管理員透過事先預防讓我們不要感受痛苦
    • 保衛者中的救火員透過激烈反應讓我們不要感受痛苦

    因為對童年的我們來說,這就是生存方式。即便長大之後,他們仍可能覺得我們需要、認為我們還沒長大。

    治療:讓 Self 來領導

    Pexels Jeev 33914882

    但現在的我們長大了,有力量去面對這些痛苦。因此讓自我領導內在系統,讓這些部分不用再獨自承擔這些重擔。

    我們不是要趕走這些部分,而是帶著尊敬與好奇,是他們保護了年幼的自己。


    不同學派或不同專長的心理師,也會有不同的模式和觀點

    但希望你知道,自己很努力地保護自己,你是自己的英雄,而你的困擾也值得一段好的關係來善待

    (有相關困擾歡迎求助心理專業,為自己找資源是勇敢的表現)

    Img 1655 乙烯
    乙烯 c2h4

    對生命充滿好奇
    在兒少工作中找到助人工作的熱情
    傾聽真實的內在掙扎
    陪著人們找到成長的力量

    文章: 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