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 won't send you spam. Unsubscribe at any time.

    反覆陷入相同的困境出不來?是因為只有「緊張不安」才能讓你感到安全!

    「我要找一個可以讓我有安全感的人!」

    這句話,是在討論理想情人常有人講到的條件之一,但如果對方剛好有一個像我這樣機車的朋友,基本上就會接著被問一句:「那對你來說,安全感是什麼?」甚至更細的再補一刀:「你什麼時候,才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?」

    大概率這時候,空氣會突然寧靜,對方可能會卡住,或者直接進入一種想說些什麼,可是又說不上來的狀態。然後再看到他會發現,他又選擇了一個跟他前三任一樣,在爭吵時會咆哮、口不擇言、人間蒸發的人。

    我們可以稍微把鏡頭拉遠,會發現這種重複性受困的情形,其實不只出現在愛情關係,也會出現在職場、生活等不同的層面裡,像是:換了三份工作,都遇到同樣剝削、愛情勒、毫無界線的慣老闆;或者,總是遇到得寸進尺的朋友、總是莫名快妙的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都被期待要更多犧牲或奉獻等。

    這種如同宿命的感覺…
    是一種業力的糾纏嗎?
    還是前世因果的輪迴?

    或許都是吧?但因為我是個心理師,所以若從心理與身體神經系統的角度來說,這樣「旁觀者清,當局者迷」的匪夷所思情形,其實很可能是一種「創傷重演」。

    創傷記憶的特性

    我接觸身體經驗創傷療法(Somatic Experiencing)後,重新去理解了創傷的概念。

    很久之前,我會簡化的把「創傷」理解為一種事過境遷但仍然會帶給人們波動的回憶,可是在學習的過程,才逐漸瞭解到:

    創傷更像是在我們的身心烙印下一道血紅的痕跡,而且似乎在這個痕跡留下時,我們某部分的自己,也被滯留在了那個痛苦崩潰的時空。

    更具體地說,當我們經歷某種強烈又無法被處理的創傷經歷時,神經系統會陷入高張但無法釋放的狀態,那這股未完成的能量無處釋放時,我們身體會很本能不斷試圖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去重返現場,試圖去把那個的缺口補起來。於是,造成了我們一般時候非常「看不懂」的情形,明明知道那邊有牆壁,還是要一直走過去,把自己撞到頭破血流都無法離開。

    為什麼不安反而成為安全感?

    從理智層面(認知腦的部分),我們都很清楚:「對,現在這樣不健康!」、「對,這種處境根本不安全!」,但如果我們身體跟神經系統的能量依然卡在「未完成」的高張力狀態,反而會讓我們不習慣平靜、放鬆的感覺,甚至覺得安穩是危險的,反而引發劇烈的恐慌。

    當然焦慮、緊繃帶來的身體感覺很糟糕,但是這種糟糕是可以預期的。因為你會比較知道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,以及要做些什麼準備來預防。

    這讓我們在混亂中,產生了錯誤的控制感,而錯誤的控制感,帶來的是熟悉感,最後這樣的熟悉感,讓我們的身體誤以為是安全。

    【舉例】
    小時候,你聽到父母講話越來越大聲,就知道:「完蛋!他們可能要打起來了!」,身體會立刻進入備戰狀態,並且迅速地完成一系列的行動,包含:衝去客廳拿電話、帶著電話躲到神明桌下、把自己縮成一團前後搖晃,同時心裡已經排定好可能發生的一切,想著:「他們真的打起來,我就要馬上打電話給阿公!讓他來處理!」

    你可以推導出最糟糕的可能、你對所有流程都非常了解,知道該幹嘛、知道身體可以怎麼幫助自己應對。所以,就算非常非常焦慮恐懼,但你是準備好的!你是主宰的神!

    開始分辨什麼是「真正的安全」

    以下給大家分辨兩者的線索,幫助自己能夠先從情緒波動跟身體感受,來區分兩者的不同,完成第一部的定位,至於怎麼更深度的幫助自己,以後有機會再來跟大家分享。

    「熟悉的不安」特徵

    • 身體緊繃,反而讓你心情放鬆
    • 情緒起伏劇烈,感覺自己必須保持警覺
    • 知道環境很安全,但身心依然無法感到安定
    • 事情發生時,很習慣馬上評估跟預測危機,以隨時面對突發狀況

    「真正的安全」特徵

    • 認知與身體的感受一致
    • 呼吸平穩順暢,身體肌肉放鬆
    • 能感受情緒的起,也能調節讓情緒慢慢降
    • 與當下連結,真實感受到環境很安全

    在混亂中停下來,輕輕的問問自己:
    現在的我,是真的感到安全,還是因為現在的感受很熟悉,而可能誤以為自己很安全?

    希望我們,都能在這些起伏裡,
    練習幫助自己辨識跟定位,
    找回真正的安全感!

    原文張貼於
   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outsidertalk/

    Img 4023 林俐(麥克風)
    林俐 諮商心理師

    熱愛生活,真實面對自己。目前過著經濟獨立與心靈獨立的生活,喜愛寫作與文字,偶爾參與舞台演出或至劇場打雜。深信心理學以及表演,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。

    文章: 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