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 won't send you spam. Unsubscribe at any time.

    當孩子哭著不肯進教室,我們第一個反應是?

    「我可以請假嗎?」女孩眼眶裡含著淚。
    「這禮拜第幾次了?你不要再給我裝病了喔!」
    「我工作已經很累了,你到底還要鬧多久?」

    Pexels Cottonbro 4874400 2

    傷痕累累的孩子,可能外表看不出來

    「我可以不要上實驗課嗎?」她低著頭說道。
    「你到底為什麼一直不合群?是怎樣?」

   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類似的對話,也許你像文中的女孩,或是他身邊的人,也可能我們會不小心變成文中的大人。

    我們不是壞人,只是從來沒學過,怎麼看懂孩子的行為,哪些是傷的訊號。

    我們的孩子怎麼了?

    資產 2

    常見的創傷反應

    孩子不是「故意」這樣,是為了「保護自己」

    每一種行為,都不是「只想搗蛋」
    當我們看懂行為背後的「沒說出口的害怕」
    就能開始真正的陪伴與修復

    創傷反應包含 4F:

    戰(Fight)

    當孩子覺得被威脅了,要變強才能保護自己
    可能會出現頂嘴、吼人、打架的行為

    逃(Flight)

    孩子可能覺得很不安全、很可怕、很危險
    可能會逃避或是用不同的方式轉移注意力

    僵(Freeze)

    孩子可能會不知道怎麼辦、覺得世界失控了
    因此發呆、沒反應或不說話

    討好(Fawn)

    孩子可能覺得如果自己討大家歡心,自己就不會被拋下
    因此過分懂事或是壓抑自己

    孩子不是問題的製造者,而是訊號的傳遞者

    看見行為之外,更要看見行為背後的心

    圖文版本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DLSQNZuyyH1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

    藍 Logo 1
    心空實驗室 InnerSky Lab

    從曾經在創傷中難以開口的孩子,到走上助人工作的道路,想讓孩子們能夠被理解,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。我相信創傷知情讓我們看見每個孩子背後的脈絡,讓我們建立更有安全感的環境去療癒孩子,也更能支持家長與照顧者們。

    文章: 3